首页>新闻动态>税务新闻
“直达快享” 让惠企利民政策加速落地
发布时间: 2024-07-25 空格 来源: 青岛日报 空格 字号:[ 大 ] [ 中 ] [ 小 ] 空格 打印本页文章下载

近日,中国银行青岛市分行为青岛市某半导体制造企业发放贷款275万元,企业芯片封装生产线投产有了资金保障。与其他贷款有所不同,这笔贷款是青岛市落地的首笔符合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要求的技术改造贷款,企业可享受贷款贴息,并且短短几天就实现了落地。“加速度”的背后,彰显出青岛政银协同联动,助力惠企政策“直达快享”的努力与成效。

今年以来,一项项惠企利民政策接连出台,青岛各部门持续发力,多措并举,推动政策“直达快享”,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

4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旨在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政策出台后,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迅速行动,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等部门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政策引导和宣讲解读,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在青岛快速落地。

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第一时间组织辖区21家全国性银行机构建立行内工作专班,搭建政策快速沟通渠道,推动有关银行机构积极介入备选项目筛选环节,配合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完成青岛市116个符合条件的项目系统申报,推动青岛市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备选项目。同时,印发相关通知,提出九条政策措施,引导银行机构用好政策支持,切实加大对工业技术改造等重点领域的设备更新改造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金融支持力度。青岛各银行则积极响应,快速开展对接,提高贷款投放和金融服务效率。

政银协同之下,青岛成为全国较早落地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的城市。截至目前,除中国银行青岛市分行外,工商银行青岛市分行、浦发银行青岛分行、兴业银行青岛分行也分别发放了符合再贷款政策要求的科技创新贷款,贷款总额超8900万元,金融“活水”正源源不断流向科技创新和设备更新改造领域。

税费政策种类多样、内涵丰富,怎样让纳税人找到并用好自己适用的政策?青岛税务部门将落实好“政策清单、责任清单、红利账单”这“三单机制”作为优化服务质效的重要抓手,根据电子税务局、征纳互动、可视答疑、线下辅导等各种推送渠道的功能特点,多种推送方式综合运用,确保税费政策精准推送,全力实现“政策找人”,助推税惠政策红利“直达快享”。

在青岛蓝科途膜材料有限公司的无尘车间,一卷卷半透明的“塑料布”在生产线上有序产出,而这不起眼的“塑料布”是锂电池中的关键组件隔膜。

一系列的研发投入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为锂电池的研发工作注入了资金活水。“我们通过电子税务局收到了适用企业的税惠政策,目前已享受到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一揽子政策,缓解了企业研发资金紧张的情况。”企业财务负责人郭川说,“我们将这些资金全部投入到了研发项目上,继续攻关电芯设计的技术突破和业务进展。”

不仅仅是“三单机制”,青岛税务部门还采取了细分主体、归集内容、递进推送的精准推送策略,针对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不同行业新办企业分类推送“开业第一课”辅导产品,帮助新办企业了解税费政策和办税流程;进一步梳理税费优惠政策,逐条明确政策适用主体,对适用不同优惠政策的同一纳税主体进行合并,按照划分完毕的推送主体归集适用政策,实现同一纳税主体税费优惠政策“一揽子”推送,有效避免重复打扰纳税人缴费人。今年以来,青岛税务部门累计完成推送任务39次,惠及纳税人缴费人71.15万户次,实现向纳税人缴费人推送政策消息、政策解读和提示提醒等信息一键直达。

面对节节攀升的气温,即墨区、西海岸新区的海参养殖户不会再像往年那样,担心高温带来海参养殖的风险,因为6月份,我市政策性渔业保险实现了“零”的突破,首次在即墨区、西海岸新区开展海参养殖高温指数保险试点,在即墨区、城阳区开展牡蛎养殖风力指数保险试点。当达到气象条件的赔付阈值时,无需繁琐的查勘定损流程,养殖户即可快速获得赔偿。

为了让这项政策能够迅速惠民,市财政局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对渔业保险进行了深度调研,摸底渔业生产实际、风险隐患和保险需求,从开展调研到项目方案正式落地,仅用三个多月的时间,确保在高温天气来临前完成承保工作。同时,还发挥财政补贴资金的引导作用,采取财政部门与养殖户共担保险费的方式(市级补贴比例60%,养殖户自缴保费40%),帮助渔业生产经营主体缓解缴费压力,增强其抗风险能力。截至6月底,青岛市政策性渔业保险已为试点地区的3万亩海参、3.5万亩牡蛎累计提供风险保额6亿元。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直达快享” 让惠企利民政策加速落地
发布时间:
2024-07-25
来源:
青岛日报

近日,中国银行青岛市分行为青岛市某半导体制造企业发放贷款275万元,企业芯片封装生产线投产有了资金保障。与其他贷款有所不同,这笔贷款是青岛市落地的首笔符合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要求的技术改造贷款,企业可享受贷款贴息,并且短短几天就实现了落地。“加速度”的背后,彰显出青岛政银协同联动,助力惠企政策“直达快享”的努力与成效。

今年以来,一项项惠企利民政策接连出台,青岛各部门持续发力,多措并举,推动政策“直达快享”,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

4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旨在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政策出台后,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迅速行动,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等部门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政策引导和宣讲解读,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在青岛快速落地。

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第一时间组织辖区21家全国性银行机构建立行内工作专班,搭建政策快速沟通渠道,推动有关银行机构积极介入备选项目筛选环节,配合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完成青岛市116个符合条件的项目系统申报,推动青岛市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备选项目。同时,印发相关通知,提出九条政策措施,引导银行机构用好政策支持,切实加大对工业技术改造等重点领域的设备更新改造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金融支持力度。青岛各银行则积极响应,快速开展对接,提高贷款投放和金融服务效率。

政银协同之下,青岛成为全国较早落地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的城市。截至目前,除中国银行青岛市分行外,工商银行青岛市分行、浦发银行青岛分行、兴业银行青岛分行也分别发放了符合再贷款政策要求的科技创新贷款,贷款总额超8900万元,金融“活水”正源源不断流向科技创新和设备更新改造领域。

税费政策种类多样、内涵丰富,怎样让纳税人找到并用好自己适用的政策?青岛税务部门将落实好“政策清单、责任清单、红利账单”这“三单机制”作为优化服务质效的重要抓手,根据电子税务局、征纳互动、可视答疑、线下辅导等各种推送渠道的功能特点,多种推送方式综合运用,确保税费政策精准推送,全力实现“政策找人”,助推税惠政策红利“直达快享”。

在青岛蓝科途膜材料有限公司的无尘车间,一卷卷半透明的“塑料布”在生产线上有序产出,而这不起眼的“塑料布”是锂电池中的关键组件隔膜。

一系列的研发投入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为锂电池的研发工作注入了资金活水。“我们通过电子税务局收到了适用企业的税惠政策,目前已享受到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一揽子政策,缓解了企业研发资金紧张的情况。”企业财务负责人郭川说,“我们将这些资金全部投入到了研发项目上,继续攻关电芯设计的技术突破和业务进展。”

不仅仅是“三单机制”,青岛税务部门还采取了细分主体、归集内容、递进推送的精准推送策略,针对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不同行业新办企业分类推送“开业第一课”辅导产品,帮助新办企业了解税费政策和办税流程;进一步梳理税费优惠政策,逐条明确政策适用主体,对适用不同优惠政策的同一纳税主体进行合并,按照划分完毕的推送主体归集适用政策,实现同一纳税主体税费优惠政策“一揽子”推送,有效避免重复打扰纳税人缴费人。今年以来,青岛税务部门累计完成推送任务39次,惠及纳税人缴费人71.15万户次,实现向纳税人缴费人推送政策消息、政策解读和提示提醒等信息一键直达。

面对节节攀升的气温,即墨区、西海岸新区的海参养殖户不会再像往年那样,担心高温带来海参养殖的风险,因为6月份,我市政策性渔业保险实现了“零”的突破,首次在即墨区、西海岸新区开展海参养殖高温指数保险试点,在即墨区、城阳区开展牡蛎养殖风力指数保险试点。当达到气象条件的赔付阈值时,无需繁琐的查勘定损流程,养殖户即可快速获得赔偿。

为了让这项政策能够迅速惠民,市财政局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对渔业保险进行了深度调研,摸底渔业生产实际、风险隐患和保险需求,从开展调研到项目方案正式落地,仅用三个多月的时间,确保在高温天气来临前完成承保工作。同时,还发挥财政补贴资金的引导作用,采取财政部门与养殖户共担保险费的方式(市级补贴比例60%,养殖户自缴保费40%),帮助渔业生产经营主体缓解缴费压力,增强其抗风险能力。截至6月底,青岛市政策性渔业保险已为试点地区的3万亩海参、3.5万亩牡蛎累计提供风险保额6亿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