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年来,青岛着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加快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青岛税务部门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聚焦涉农企业涉税需求,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夯实根基 守护大国粮仓
在青岛平度市蓼兰镇,种粮大户季中飞播完了最后一块冬小麦田,“500亩地全部给青丰公司繁育小麦良种,按目前的行情,2023年能节支增收10万元。”
季中飞提到的青丰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小麦、花生等农作物良种繁育的创新型科技种业公司。“制种企业前期资金投入多、回报周期长,公司每年各项投入达200多万元。在资金紧张的关键时期,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为我们缓解了资金压力。”企业创始人侯元江告诉记者,近两年来,青丰公司累计享受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从事农林牧渔业减免企业所得税等各项涉农税费优惠470多万元。
“研发资金多了,我们的科研育种能力也进一步增强,‘青丰1号’小麦品种获得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青农2号’试验田实现单产823公斤的青岛最高纪录。”侯元江说。
从田间地头的一粒种子,到百姓餐桌的一碗热粥,税收守护粮食安全的每一个环节。
在胶州市,胶河与墨水河流经的盐碱地让宋家屯成了孕育高粱、谷子的天然良田,而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则让宋家屯有机小米火出“朋友圈”。
“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等政策红利鼓励我们成立合作社,改变个体发展不成规模的劣势。”胶州市金地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牟光积说,合作社成立后,税务部门第一时间上门服务,对农产品自产自销等税费政策进行专题辅导,帮助企业、农户用好用足税费优惠政策。
强化支撑 发展特色产业
胶州湾西岸,一颗小小的蓝色浆果,藏着乡村产业振兴的密码。
然而,西海岸蓝莓的产业化之旅并非一帆风顺。“这几年疫情时常反复,物流不畅,蓝莓销路不好打开,企业运转承担着不少压力。”青岛沃林蓝莓果业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尹翠霞说。
为帮助涉农企业纾困解难,税务部门成立“涉税助农分队”,讲解“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从事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免征企业所得税政策,同时对企业形成专项服务资料档案库,便于日后跟踪服务。
尹翠霞介绍,近年来,公司享受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9多万元、企业所得税减免3000多万元,增值税免税销售额高达6760万元。“税收红利让我们缓解了资金压力,更新了育苗设备设施,我们扎根乡村发展的信心更足了。”
青岛黄岛区税务局纳税服务科负责人张弛表示:“我们结合农业税收特性以及企业本身发展特点,积极从事前、事中、事后开展‘定向服务’‘入户服务’‘延展服务’工作,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酝酿更多可能。”
创新驱动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走进凯盛浩丰农业有限公司智慧温室,红彤彤的番茄挂满枝头,智能温室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着幕布启闭、喷雾开关,为番茄提供最佳生长环境。
“2022年我们投入研发费用610万元,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后预计可以减免税款150多万元,再加上自产自销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减免的税款可以继续投入到智能温室建设及高值化产品研发中,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公司财务负责人赵辰说。
当智慧农业的“十八般武艺”在温室大棚里大显身手,农业机械装备也在逐渐成为田间地头上的“主力军”,为增产增收添新引擎。
过去,传统茎穗兼收玉米收割机回收的秸秆根部带病菌黄叶、沙土较多,做成的草料严重影响牛羊健康。九方泰禾国际重工(青岛)股份有限公司主动回应市场需求,开始研制立式割台穗茎兼收玉米机。然而,由于资金制约,企业产品技术研发进展缓慢。
税务部门的上门服务给九方泰禾送来了“及时雨”。“2022年我们有3700多万元的留抵退税款到账,如今,除了迪马战狼穗茎兼收玉米收获机,飞龙五行、八行自走式玉米收割机也是我们公司的主力产品。聚焦国家粮食战略,我们会持续高效发展智慧农机,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力装备技术支撑。”张希升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年来,青岛着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加快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青岛税务部门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聚焦涉农企业涉税需求,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夯实根基 守护大国粮仓
在青岛平度市蓼兰镇,种粮大户季中飞播完了最后一块冬小麦田,“500亩地全部给青丰公司繁育小麦良种,按目前的行情,2023年能节支增收10万元。”
季中飞提到的青丰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小麦、花生等农作物良种繁育的创新型科技种业公司。“制种企业前期资金投入多、回报周期长,公司每年各项投入达200多万元。在资金紧张的关键时期,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为我们缓解了资金压力。”企业创始人侯元江告诉记者,近两年来,青丰公司累计享受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从事农林牧渔业减免企业所得税等各项涉农税费优惠470多万元。
“研发资金多了,我们的科研育种能力也进一步增强,‘青丰1号’小麦品种获得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青农2号’试验田实现单产823公斤的青岛最高纪录。”侯元江说。
从田间地头的一粒种子,到百姓餐桌的一碗热粥,税收守护粮食安全的每一个环节。
在胶州市,胶河与墨水河流经的盐碱地让宋家屯成了孕育高粱、谷子的天然良田,而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则让宋家屯有机小米火出“朋友圈”。
“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等政策红利鼓励我们成立合作社,改变个体发展不成规模的劣势。”胶州市金地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牟光积说,合作社成立后,税务部门第一时间上门服务,对农产品自产自销等税费政策进行专题辅导,帮助企业、农户用好用足税费优惠政策。
强化支撑 发展特色产业
胶州湾西岸,一颗小小的蓝色浆果,藏着乡村产业振兴的密码。
然而,西海岸蓝莓的产业化之旅并非一帆风顺。“这几年疫情时常反复,物流不畅,蓝莓销路不好打开,企业运转承担着不少压力。”青岛沃林蓝莓果业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尹翠霞说。
为帮助涉农企业纾困解难,税务部门成立“涉税助农分队”,讲解“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从事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免征企业所得税政策,同时对企业形成专项服务资料档案库,便于日后跟踪服务。
尹翠霞介绍,近年来,公司享受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9多万元、企业所得税减免3000多万元,增值税免税销售额高达6760万元。“税收红利让我们缓解了资金压力,更新了育苗设备设施,我们扎根乡村发展的信心更足了。”
青岛黄岛区税务局纳税服务科负责人张弛表示:“我们结合农业税收特性以及企业本身发展特点,积极从事前、事中、事后开展‘定向服务’‘入户服务’‘延展服务’工作,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酝酿更多可能。”
创新驱动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走进凯盛浩丰农业有限公司智慧温室,红彤彤的番茄挂满枝头,智能温室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着幕布启闭、喷雾开关,为番茄提供最佳生长环境。
“2022年我们投入研发费用610万元,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后预计可以减免税款150多万元,再加上自产自销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减免的税款可以继续投入到智能温室建设及高值化产品研发中,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公司财务负责人赵辰说。
当智慧农业的“十八般武艺”在温室大棚里大显身手,农业机械装备也在逐渐成为田间地头上的“主力军”,为增产增收添新引擎。
过去,传统茎穗兼收玉米收割机回收的秸秆根部带病菌黄叶、沙土较多,做成的草料严重影响牛羊健康。九方泰禾国际重工(青岛)股份有限公司主动回应市场需求,开始研制立式割台穗茎兼收玉米机。然而,由于资金制约,企业产品技术研发进展缓慢。
税务部门的上门服务给九方泰禾送来了“及时雨”。“2022年我们有3700多万元的留抵退税款到账,如今,除了迪马战狼穗茎兼收玉米收获机,飞龙五行、八行自走式玉米收割机也是我们公司的主力产品。聚焦国家粮食战略,我们会持续高效发展智慧农机,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力装备技术支撑。”张希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