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海而生,向海而兴。依托海洋资源丰富的得天独厚优势,青岛正因地制宜加快培育发展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经略海洋,向海图强。青岛税务部门在税惠政策落实、税费服务优化上持续发力,激活海洋科技创新动能,塑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新优势。
探海 挖掘海洋资源“蓝色宝库”
“这株褐色的海藻是我们研发抗肿瘤药品的原料来源。”在正大制药(青岛)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实验室里进行生产工艺的研究。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国家级海洋药物中试基地,该企业持续加大创新药物研发投入力度,与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联合研发的国际首个免疫抗肿瘤海洋多糖类药物“BG136”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BG136是一种天然来源的β-葡聚糖混合物,与传统结构明确、成分单一的化学药物有着较大的区别,研发要困难许多。曲折的研发历程中,我们还一度遭遇着资金短缺的困境。”企业办税人闫妮介绍道。
“2023年以来,企业先后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税收优惠116万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694万元,帮助盘活了现金流。我们将继续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努力研制出更多海洋创新药物等产品。”闫妮说道。
一颗小小的海藻,经过科研人员的研发攻关及成果转化,正持续为海洋产业发展注入动能。从婴儿辅食米饼到美妆护肤面膜,再到用于高端医疗的植入用纯海藻酸钠,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正在着力打造千亿级海藻健康产业生态集群,已经形成了海藻工业原料事业线、海藻健康食品与医用材料事业线、海藻文化旅游事业线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发展产业链、供应链,首先要保障资金链。近年来采购成本居高不下,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帮助盘活了我们的现金流,这在科技研发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公司董事长张国防说道,“以前是‘人找政策’,现在是‘政策找人’,税务部门对企业的定制化服务更精准了,营商环境越来越好。”
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关键的是做大做强海洋产业。为更好助力涉海企业走好研发创新之路,青岛税务深入落实“政策清单、责任清单、红利账单”“三单机制”,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推动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支持创新发展的政策“找到人、找对人”,以税扶企、以税惠企,助推高质量发展。
强海 澎湃工程建设“蓝色动能”
在珠江口盆地流花油田,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完成海上安装,精准就位。“海葵一号”是集原油生产、存储、外输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海洋装备,采用“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深水导管架平台”的联合开发模式,可大幅提高采收率,将油田生产寿命延长近30年,开发成本则降低近10亿元,为我国深水油气田经济高效开发提供新选择。
“海葵一号”在南海“绽放”,是青岛船舶海工产业发展壮大的生动注脚。在这背后,有着青岛税务部门持续优化税费服务举措护航企业发展的努力。
“税务部门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发展的各环节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政策落实快速、诉求响应及时。”公司财务主管宋萌萌说道。据了解,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推出“五个一”涉海服务机制,即“政策一本通”“风险一表查”“诉求一码办”“专家一线联”“数据一键享”5个方面14项个性化服务举措,实现涉海企业涉税费业务“畅办无忧”。
近日,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的深中通道正式通车“满月”。作为该项目唯一的防水密封供应商,特瑞堡海洋工程(青岛)有限公司提供的密封产品和专业化解决方案如隐形的水下“超人”一般,为沉管隧道各构件衔接提供可靠耐久的保护和支持。
作为深耕于海洋与基建工程密封减震防护领域的代表企业,特瑞堡海洋工程(青岛)有限公司致力于为航运与基建领域提供高品质橡胶护舷、船岸连接系统等,并在发展传统业务基础上,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向新能源领域拓展布局。针对企业发展新动向,青岛市城阳区税务局“青风护航”专业服务团队依托“智税分析”对企业发展阶段进行跟踪分析,为绿色低碳发展进行“量体裁衣”实现分类指导。
“税务部门根据我们的发展情况提供跟踪分析,及时推送税惠政策,帮助防范涉税风险,为我们的研发经营创造了良好的税收环境。”公司财务总监孙昊说道,“我们先后落成的新护舷测试车间及新实验室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科研水平,通过不断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我们对为中国的能源、海事与基建发展贡献更大力量充满信心。”
兴海 拉动智慧发展“蓝色引擎”
智慧产业是时代发展大势,智能技术的突破为越来越多涉海企业的发展拉动强劲引擎,助力抢占发展制高点。
位于青岛市即墨区的青岛森科特智能仪器有限公司致力于利用物联网、水下图像、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在深远海人工智能作业装备领域科研攻关,研发生产海洋观测设备、水下智能作业装备等,着力建设透明海洋、智慧深远海渔业。
“我们研发的智能水下洗网机器人能够代替传统高压水的冲刷,可以降低对网衣的损伤以及清洗下来的附着物对鱼的影响。且机器人本体搭载了摄像机与视觉系统,可以辨识清洗完的网衣是否达到要求。”青岛森科特智能仪器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王海荣介绍道,“2023年,我们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共计914万元,税务部门还组建专项服务团队为我们辅导政策、答疑解难,确保税惠红利‘稳稳落袋’。在各项利好政策的支持下,我们不断加大海洋智能仪器的研发力度,发展信心更足了。”
在青岛市市南区,智慧航海(青岛)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智慧航海技术装备产业化研发、无人船综合试验场测试、无人化运输船舶管控、无人船舶远程协同控制等相关业务的研发、生产、应用及服务工作,其自主研发的智能航行技术在我国首艘投入商业运行的智能集装箱商船‘智飞’轮上得到了应用。
“我们每年研发投入达600万元左右,曾面临着资金回笼困难的问题。税务部门结合产业发展实际,为我们提供了税费优惠政策指引和线上操作辅导,让我们第一时间准确了解税收政策、享受税惠红利,帮助企业缓解了研发投入成本高所带来的压力。”公司法人王晓原说道,“目前,我们的研发团队首创性地推出了适用于多驾驶模式和船舶全生命周期的船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及模块化产品。我们有更多底气加大研发投入,深耕智能技术研发,为实现海洋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不懈努力。”
依海而生,向海而兴。依托海洋资源丰富的得天独厚优势,青岛正因地制宜加快培育发展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经略海洋,向海图强。青岛税务部门在税惠政策落实、税费服务优化上持续发力,激活海洋科技创新动能,塑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新优势。
探海 挖掘海洋资源“蓝色宝库”
“这株褐色的海藻是我们研发抗肿瘤药品的原料来源。”在正大制药(青岛)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实验室里进行生产工艺的研究。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国家级海洋药物中试基地,该企业持续加大创新药物研发投入力度,与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联合研发的国际首个免疫抗肿瘤海洋多糖类药物“BG136”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BG136是一种天然来源的β-葡聚糖混合物,与传统结构明确、成分单一的化学药物有着较大的区别,研发要困难许多。曲折的研发历程中,我们还一度遭遇着资金短缺的困境。”企业办税人闫妮介绍道。
“2023年以来,企业先后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税收优惠116万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694万元,帮助盘活了现金流。我们将继续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努力研制出更多海洋创新药物等产品。”闫妮说道。
一颗小小的海藻,经过科研人员的研发攻关及成果转化,正持续为海洋产业发展注入动能。从婴儿辅食米饼到美妆护肤面膜,再到用于高端医疗的植入用纯海藻酸钠,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正在着力打造千亿级海藻健康产业生态集群,已经形成了海藻工业原料事业线、海藻健康食品与医用材料事业线、海藻文化旅游事业线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发展产业链、供应链,首先要保障资金链。近年来采购成本居高不下,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帮助盘活了我们的现金流,这在科技研发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公司董事长张国防说道,“以前是‘人找政策’,现在是‘政策找人’,税务部门对企业的定制化服务更精准了,营商环境越来越好。”
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关键的是做大做强海洋产业。为更好助力涉海企业走好研发创新之路,青岛税务深入落实“政策清单、责任清单、红利账单”“三单机制”,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推动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支持创新发展的政策“找到人、找对人”,以税扶企、以税惠企,助推高质量发展。
强海 澎湃工程建设“蓝色动能”
在珠江口盆地流花油田,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完成海上安装,精准就位。“海葵一号”是集原油生产、存储、外输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海洋装备,采用“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深水导管架平台”的联合开发模式,可大幅提高采收率,将油田生产寿命延长近30年,开发成本则降低近10亿元,为我国深水油气田经济高效开发提供新选择。
“海葵一号”在南海“绽放”,是青岛船舶海工产业发展壮大的生动注脚。在这背后,有着青岛税务部门持续优化税费服务举措护航企业发展的努力。
“税务部门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发展的各环节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政策落实快速、诉求响应及时。”公司财务主管宋萌萌说道。据了解,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推出“五个一”涉海服务机制,即“政策一本通”“风险一表查”“诉求一码办”“专家一线联”“数据一键享”5个方面14项个性化服务举措,实现涉海企业涉税费业务“畅办无忧”。
近日,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的深中通道正式通车“满月”。作为该项目唯一的防水密封供应商,特瑞堡海洋工程(青岛)有限公司提供的密封产品和专业化解决方案如隐形的水下“超人”一般,为沉管隧道各构件衔接提供可靠耐久的保护和支持。
作为深耕于海洋与基建工程密封减震防护领域的代表企业,特瑞堡海洋工程(青岛)有限公司致力于为航运与基建领域提供高品质橡胶护舷、船岸连接系统等,并在发展传统业务基础上,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向新能源领域拓展布局。针对企业发展新动向,青岛市城阳区税务局“青风护航”专业服务团队依托“智税分析”对企业发展阶段进行跟踪分析,为绿色低碳发展进行“量体裁衣”实现分类指导。
“税务部门根据我们的发展情况提供跟踪分析,及时推送税惠政策,帮助防范涉税风险,为我们的研发经营创造了良好的税收环境。”公司财务总监孙昊说道,“我们先后落成的新护舷测试车间及新实验室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科研水平,通过不断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我们对为中国的能源、海事与基建发展贡献更大力量充满信心。”
兴海 拉动智慧发展“蓝色引擎”
智慧产业是时代发展大势,智能技术的突破为越来越多涉海企业的发展拉动强劲引擎,助力抢占发展制高点。
位于青岛市即墨区的青岛森科特智能仪器有限公司致力于利用物联网、水下图像、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在深远海人工智能作业装备领域科研攻关,研发生产海洋观测设备、水下智能作业装备等,着力建设透明海洋、智慧深远海渔业。
“我们研发的智能水下洗网机器人能够代替传统高压水的冲刷,可以降低对网衣的损伤以及清洗下来的附着物对鱼的影响。且机器人本体搭载了摄像机与视觉系统,可以辨识清洗完的网衣是否达到要求。”青岛森科特智能仪器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王海荣介绍道,“2023年,我们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共计914万元,税务部门还组建专项服务团队为我们辅导政策、答疑解难,确保税惠红利‘稳稳落袋’。在各项利好政策的支持下,我们不断加大海洋智能仪器的研发力度,发展信心更足了。”
在青岛市市南区,智慧航海(青岛)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智慧航海技术装备产业化研发、无人船综合试验场测试、无人化运输船舶管控、无人船舶远程协同控制等相关业务的研发、生产、应用及服务工作,其自主研发的智能航行技术在我国首艘投入商业运行的智能集装箱商船‘智飞’轮上得到了应用。
“我们每年研发投入达600万元左右,曾面临着资金回笼困难的问题。税务部门结合产业发展实际,为我们提供了税费优惠政策指引和线上操作辅导,让我们第一时间准确了解税收政策、享受税惠红利,帮助企业缓解了研发投入成本高所带来的压力。”公司法人王晓原说道,“目前,我们的研发团队首创性地推出了适用于多驾驶模式和船舶全生命周期的船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及模块化产品。我们有更多底气加大研发投入,深耕智能技术研发,为实现海洋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