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洋石油122”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在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海油工程青岛高新装备制造基地完成主体建造,标志着中国全类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设计建造技术实现高水平自主化。
问道海洋,逐梦深蓝。在海西湾船舶海工产业基地,海洋石油工程、海西重工、海西重机、武船、中船重工、中船发动机等100余家具备大型船舶海洋石油工程装备研发制造能力的企业近年来发展越来越迅速,5年来相关产量增长了2497.9%。在助力海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家税务总局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实施经略海洋“税收服务新航线”项目,聚焦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助力海洋经济壮规模、优结构、上水平。
“惠”聚蓝色“主引擎”
企业要实现长远发展,自主创新必不可少。近年来,在税收等优惠政策的扶持下,青岛北海船厂有限责任公司实现自主研发设计,具备了一定的产品生产优势。该企业建造的全球首艘10万吨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是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2022年“十大创新产品”之一。
“我们是税务优惠政策的直接受益者。每次有新的政策出来,税务干部都会第一时间辅导我们享受。3年来,公司减免税款近19亿元,这让我们更有实力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北海船厂财务负责人许长亮表示。
不仅是北海船厂收获了税收政策“及时雨”,中船发动机有限公司3年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8150万元、青岛海西重机有限责任公司1年享受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5100万元、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累计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2888万元……“五个一”涉海服务机制帮助涉海企业更好更充分地享受到各项税费优惠政策。
据悉,围绕海洋经济发展的全领域、全环节,青岛开发区税务局推出“五个一”涉海服务机制,即“政策一本通”“风险一表查”“诉求一码办”“专家一线联”“数据一键享”5个方面14项个性化服务举措,实现涉海企业涉税费业务“畅办无忧”。今年以来,该局已收集39条涉海企业涉税诉求,解决27个涉税问题,提供108户次涉税业务办理辅导,向8户企业发出日常风险提醒,累计向辖区涉海企业精准推送红利账单2280余条,涉及减免各项税费2.8亿元,确保税收优惠政策直达快享。
“链”通蓝色“朋友圈”
日前,在联合国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国际启动大会上,众多忙碌的身影中有一抹亮丽的税务蓝。他们不仅向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专家学者介绍与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环境保护紧密相关的税收政策,还参与分论坛活动、现场服务,深度参与到活动之中。
据悉,青岛开发区税务局在拓展精诚共治格局中,广泛开展“税链通”共建活动,该局与海洋发展局、民营经济发展局等部门加强合作,围绕“关心海洋、支持海洋、经略海洋”的发展理念,共同服务地方海洋经济发展。聚焦“经略海洋”跨国税收服务,与西海岸新区招商促进中心共建“深蓝国际客厅”,为外资企业和“走出去”企业提供定向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税链通”不仅链接了外部部门,也“链”通了海洋经济的重点产业链。在青岛胶州湾隧道黄岛出口附近的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内,有一家从事港口装卸机械、船舶起重设备和功能性海工平台研发制造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就是青岛海西重机有限责任公司。
“减税降费为海工设备企业送来了‘真金白银’,‘十四五’时期,国家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我们将乘势而上,在科技创新上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提升自身软实力和硬实力。”青岛海西重机有限责任公司财务主管李晓璐透露,今年以来,公司企业所得税预计享受研发费用7075万元的加计扣除,大大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在保住技术优势、研发新的拳头产品方面底气更足、步子更稳。
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推“海洋制造”迈向高端。青岛开发区税务局在全市率先实施大企业“白名单”管理模式,提供“一企一策”个性化服务。截至目前,该局已与8条产业链的链主企业签订共建协议,19户涉海先进制造业企业及34户涉海专精特新企业纳入“白名单”管理,助力链主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数”说蓝色“新图景”
立足深挖税收大数据“富矿”,为海洋产业集聚注入强大动力,青岛开发区税务局聚焦海洋产业展开税收经济分析,深入剖析青岛海洋产业发展现状,既为当地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又为海洋企业发展提供意见建议,助力海洋重点项目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
今年4月,全市首个“智税联动服务中心”在青岛开发区税务局成立,该中心由数据和风险分析等部门组成,依托指标扫描和人工分析等手段,充分发挥在集成分析、智能推送、科学预测等方面的作用。当前,该中心已经建立了六大产业方向的海洋重点项目评价体系,并据此形成海洋产业发展态势报告,从企业健康发展、项目招引落地、政府科学研判3个层面释放税收大数据潜力,让税收“数据之海”源源不断地注入产业发展“蓝海”。
据了解,自“智税联动服务中心”运行以来,确认税收优惠类问题数据1364户次,对纳税人应享受优惠政策发起退税1300余笔,针对错误享受优惠政策提示辅导60户次;构建一整套具有经 略海洋特色的“蓝色”体检指标体系,包含70余个海洋经济特色指标,为8户船舶海工龙头企业开展360度智能健康体检,帮助企业解决5大类13个涉税风险问题。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智税联动服务中心”将通过智能化税收大数据分析,帮助重点海洋企业进一步稳定畅通产业链供应链,有力推动海洋经济集群式、规模化发展。
临海而生、凭海而兴、向海图强。青岛开发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于涛表示,“‘税收服务新航线’项目既是助力国家海洋强国建设的税务方案,也是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举措。开发区税务局将持续实施、优化,切实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激荡税收助力海洋经济发展的‘最强音’。”
12月6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洋石油122”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在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海油工程青岛高新装备制造基地完成主体建造,标志着中国全类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设计建造技术实现高水平自主化。
问道海洋,逐梦深蓝。在海西湾船舶海工产业基地,海洋石油工程、海西重工、海西重机、武船、中船重工、中船发动机等100余家具备大型船舶海洋石油工程装备研发制造能力的企业近年来发展越来越迅速,5年来相关产量增长了2497.9%。在助力海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家税务总局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实施经略海洋“税收服务新航线”项目,聚焦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助力海洋经济壮规模、优结构、上水平。
“惠”聚蓝色“主引擎”
企业要实现长远发展,自主创新必不可少。近年来,在税收等优惠政策的扶持下,青岛北海船厂有限责任公司实现自主研发设计,具备了一定的产品生产优势。该企业建造的全球首艘10万吨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是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2022年“十大创新产品”之一。
“我们是税务优惠政策的直接受益者。每次有新的政策出来,税务干部都会第一时间辅导我们享受。3年来,公司减免税款近19亿元,这让我们更有实力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北海船厂财务负责人许长亮表示。
不仅是北海船厂收获了税收政策“及时雨”,中船发动机有限公司3年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8150万元、青岛海西重机有限责任公司1年享受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5100万元、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累计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2888万元……“五个一”涉海服务机制帮助涉海企业更好更充分地享受到各项税费优惠政策。
据悉,围绕海洋经济发展的全领域、全环节,青岛开发区税务局推出“五个一”涉海服务机制,即“政策一本通”“风险一表查”“诉求一码办”“专家一线联”“数据一键享”5个方面14项个性化服务举措,实现涉海企业涉税费业务“畅办无忧”。今年以来,该局已收集39条涉海企业涉税诉求,解决27个涉税问题,提供108户次涉税业务办理辅导,向8户企业发出日常风险提醒,累计向辖区涉海企业精准推送红利账单2280余条,涉及减免各项税费2.8亿元,确保税收优惠政策直达快享。
“链”通蓝色“朋友圈”
日前,在联合国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国际启动大会上,众多忙碌的身影中有一抹亮丽的税务蓝。他们不仅向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专家学者介绍与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环境保护紧密相关的税收政策,还参与分论坛活动、现场服务,深度参与到活动之中。
据悉,青岛开发区税务局在拓展精诚共治格局中,广泛开展“税链通”共建活动,该局与海洋发展局、民营经济发展局等部门加强合作,围绕“关心海洋、支持海洋、经略海洋”的发展理念,共同服务地方海洋经济发展。聚焦“经略海洋”跨国税收服务,与西海岸新区招商促进中心共建“深蓝国际客厅”,为外资企业和“走出去”企业提供定向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税链通”不仅链接了外部部门,也“链”通了海洋经济的重点产业链。在青岛胶州湾隧道黄岛出口附近的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内,有一家从事港口装卸机械、船舶起重设备和功能性海工平台研发制造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就是青岛海西重机有限责任公司。
“减税降费为海工设备企业送来了‘真金白银’,‘十四五’时期,国家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我们将乘势而上,在科技创新上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提升自身软实力和硬实力。”青岛海西重机有限责任公司财务主管李晓璐透露,今年以来,公司企业所得税预计享受研发费用7075万元的加计扣除,大大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在保住技术优势、研发新的拳头产品方面底气更足、步子更稳。
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推“海洋制造”迈向高端。青岛开发区税务局在全市率先实施大企业“白名单”管理模式,提供“一企一策”个性化服务。截至目前,该局已与8条产业链的链主企业签订共建协议,19户涉海先进制造业企业及34户涉海专精特新企业纳入“白名单”管理,助力链主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数”说蓝色“新图景”
立足深挖税收大数据“富矿”,为海洋产业集聚注入强大动力,青岛开发区税务局聚焦海洋产业展开税收经济分析,深入剖析青岛海洋产业发展现状,既为当地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又为海洋企业发展提供意见建议,助力海洋重点项目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
今年4月,全市首个“智税联动服务中心”在青岛开发区税务局成立,该中心由数据和风险分析等部门组成,依托指标扫描和人工分析等手段,充分发挥在集成分析、智能推送、科学预测等方面的作用。当前,该中心已经建立了六大产业方向的海洋重点项目评价体系,并据此形成海洋产业发展态势报告,从企业健康发展、项目招引落地、政府科学研判3个层面释放税收大数据潜力,让税收“数据之海”源源不断地注入产业发展“蓝海”。
据了解,自“智税联动服务中心”运行以来,确认税收优惠类问题数据1364户次,对纳税人应享受优惠政策发起退税1300余笔,针对错误享受优惠政策提示辅导60户次;构建一整套具有经 略海洋特色的“蓝色”体检指标体系,包含70余个海洋经济特色指标,为8户船舶海工龙头企业开展360度智能健康体检,帮助企业解决5大类13个涉税风险问题。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智税联动服务中心”将通过智能化税收大数据分析,帮助重点海洋企业进一步稳定畅通产业链供应链,有力推动海洋经济集群式、规模化发展。
临海而生、凭海而兴、向海图强。青岛开发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于涛表示,“‘税收服务新航线’项目既是助力国家海洋强国建设的税务方案,也是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举措。开发区税务局将持续实施、优化,切实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激荡税收助力海洋经济发展的‘最强音’。”